非知非足
适可而止,不须过于冒进,保持平常心。
知足,知道你已得到。
可你确信自己知?确定自己的足是真的足?
真知足,假知足。
你说你知足不常乐,是因你还未知足,待你做成真正在你心中值得完成的事情,便会有真正的乐,这才是真知足
知足,并非“知足。”
,知是知道自己所想所求是何,而足,是对自己欲望的满足。
而不是完成了件事情,心满意足,觉得自己多了不得,因此踌躇于原地,再不向前。
知足并非一味求美,若一个国家已到安稳之态,那则应乐乎其哉的稳发展,一味求乐,追求遥远固然值得,可如若此,可能会发生得不偿失的事情。
既然知足,就应常乐,若不常乐,则不足矣。
该知足吗?扪心而问,与野心相系。
而野心,便是眼界。
并非如常,说是看过大世界的人,野心大了,便也不能常乐。
恰错,我本就言出,世界,眼界,不是范围,所谓广之论的见识,而是深度,思想的深度。
常居故里依然能成为思想上的强者。
不要以为你去过哪,看到什么,便是你的了。
示眼界为阅历,便是野心。
人越静,便会宁,宁便为乐,便是知足。
野心大的人,也许自以为什么都知晓,其实眼界,稍逊一筹。
人人都说知足常乐,可未必见得常乐。
如我取得了个不错的成绩,我认为该止步一乐。
暂且休整,便继续前行。
知足常悲,差。
你已知晓事情原委,不做挣扎了,知道那份果实不属于自己,该退身了。
你知道了,你懂了,可你可惜,叹惋。
我说,你该乐乐了。
那份可惜,也是份收获,不是吗?既然望而止步,便是及时止损。
得不到,早断更妙。
人之性,应先知足,而后不知足,终知足。
像是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还是山。
凡是少了一步,或不完满。
要更完满的知足,首先要不知足。
你问我该不该知足,我问你该不该完满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